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时间流转不息,发展脚步不停。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扩张区间,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5%,新订单指数达到55.6%高位;春节期间市场动能旺盛,全国消费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2%;各地升级农田水利,动手春耕备耕;货轮穿梭往来,航班接续起降,交通运输业加速恢复……冬去春来,我国经济暖流涌动,发展脉动强劲,整体经济运行逐步好转。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着眼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有效回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具有深刻历史必然性和强烈现实针对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充分体现出“坚持办好自己的事”的战略思维。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生存力是竞争发展的基础,要坚持自力更生,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竞争力是发展的前提,要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发展力、持续力是重要保障,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有实践基础的。只要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从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筑起“发展”的大厦,必须夯实“安全”的地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这告诉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实现高水平安全的战略谋划,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从需求看,我国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这是扩大内需、行稳致远的“稳定之锚”。从供给看,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供给安全,我们就一定能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操其要于上”,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通堵点、扩内需,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补短板、促安全,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必须抓实体、增优势,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关键处落子、彼此连接成势,方能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
上坡路难走,力行则将至;顶风船难开,笃志则必达。我国的发展进步从来都不是在风平浪静中取得的,而是凭着“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毅,靠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干劲,在攻坚克难、踏平坎坷中取得的。增强战略思维,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全面深化改革,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国民经济循环体系,一定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中国经济航船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