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审判促调解,蒙汉互译便利民
近日,开鲁县人民法院义和塔拉法庭调解了一起离婚纠纷。案涉当事人都是蒙古族牧民,不会讲普通话,只能用蒙语日常交流。原告海日汗立案时就曾向法庭工作人员询问,能否用蒙语开庭审理,被告德力根也表示自小生活在蒙古族牧区,不善于普通话。面对原被告的担心,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赶忙解释说“思特各乐阿木日呗!(放心吧!)”
原被告的纠纷源于婚前缺泛了解,婚后又不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致使经历了五年的婚姻也终于走到了终点。承办该案的是一位蒙汉兼通的老法官,他只用蒙古进行了几句简单的询问便瞬间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使离婚的两个人像找到彼此的亲人一样,争相恐后地向法官吐露心声、尽表愁苦。由于语言沟通顺畅,不到一个小时,该案就调解结案。因为文字上的障碍,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为双方当事人制发了蒙文版民事调解书并在卷宗材料后附汉文版调解书以备查询。
双语审判不仅能够保障审判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能让少数民族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人性化,能通过本民族语言懂得什么是公平和正义。义和塔拉法庭地处蒙古族聚居地,蒙古族人数众多,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在法庭成立之初便利用互联网使用“蒙科立”、“奥云AI”、“蒙汉翻译通”等蒙古族语言文字互译软件,使当事人在立案、庭审、执行等全部诉讼活动中均能使用本民族语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牧民诉讼。
原被告的纠纷源于婚前缺泛了解,婚后又不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纠纷,致使经历了五年的婚姻也终于走到了终点。承办该案的是一位蒙汉兼通的老法官,他只用蒙古进行了几句简单的询问便瞬间拉近了与当事人的距离,使离婚的两个人像找到彼此的亲人一样,争相恐后地向法官吐露心声、尽表愁苦。由于语言沟通顺畅,不到一个小时,该案就调解结案。因为文字上的障碍,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为双方当事人制发了蒙文版民事调解书并在卷宗材料后附汉文版调解书以备查询。
双语审判不仅能够保障审判活动的顺利开展,更能让少数民族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人性化,能通过本民族语言懂得什么是公平和正义。义和塔拉法庭地处蒙古族聚居地,蒙古族人数众多,为了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在法庭成立之初便利用互联网使用“蒙科立”、“奥云AI”、“蒙汉翻译通”等蒙古族语言文字互译软件,使当事人在立案、庭审、执行等全部诉讼活动中均能使用本民族语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牧民诉讼。